INFO new logo

案例分享 | 老年人照护行为人因数据研究与启示

案例分享 | 老年人照护行为人因数据研究与启示

导语

我国老龄化加剧,养老设施增加但适老化设计不精准。程晓青与吴艳珊在《老年人照护行为人因数据研究与启示》中,从人因工程学出发,探索信息技术在老年建筑领域的应用,通过模拟实验获取床边空间重点照护行为的空间基础数据,为提升适老化设计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,养老设施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,但空间环境适老化设计的不精准问题逐渐凸显。针对这一现状,程晓青与其博士生吴艳珊在《老年人照护行为人因数据研究与启示》一文中,从人因工程学视角出发,探索信息技术在老年建筑领域的应用,通过模拟实验获取床边空间重点照护行为的空间基础数据,为提升适老化设计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01

研究背景

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,养老设施和床位数量虽有增长,但适老化设计存在诸多问题,如空间利用效率低、部分空间狭小等。这些问题源于缺乏针对照护行为空间需求的基础数据。目前,国内外关于老年人行为基础数据的研究多为人体静态测量,行为动作数据较少且多为二维静态数据。随着人因工程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,为动态数据采集带来新可能,但现有数据多为单人行为数据,双人或多人协同行为数据存在空白。

02

研究方法

2.1

研究框架与实验原则

研究采用模拟实验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,通过搭建空间场景,模拟还原典型老年人照护操作项目,使用惯性动作捕捉设备采集动作数据,并转换为人体动作空间基础数据。实验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由核心单组人员筛选重点操作项目;第二阶段由所有组别人员对选出项目进行模拟并采集数据。实验遵循“自然顺畅”完成动作、按照“统一操作步骤”在“典型场景布局”中完成模拟、采集3次数据以提高可靠性等原则,并选取“典型体型”实验人员。

2.2

实验准备

操作项目筛选

通过标准规范筛选出床边空间中的8大项主要照护操作,再经问卷调查和专业照护培训老师的实际操作,最终确定4个大项目的照护操作项目,并对其中两个操作内容较复杂的项目进行细化分段,最终进入第二阶段模拟实验的共有6个分项。

实验人员遴选

实验人员分为老年人模拟人员和照护人员。老年人模拟人员保持“非主动完成动作”状态,照护人员则选取从事老年人照护工作3年及以上的实际从业者。实验人员的身高、体重等数据参照相关调查和标准选取,包括“中等体型”和“高大体型”的男性和女性人员。

实验场景搭建

基于研究积累,从典型居室平面中提取“一床一柜”的床边空间布局形式,选用常见的护理床和床头柜搭建实验场景,并绘制场景模型及图纸。

床边空间典型平面布局提取及搭建

2.3

数据转换路径

采用Xsens(MVN Awinda)惯性动作捕捉设备获取人体动作骨架数据,通过以下步骤转换为照护操作占用空间的尺寸数据:制作人体表皮模型、骨架数据与表皮模型结合、为人体动态数据补充空间场景、获取照护操作占用空间的尺寸数据。

惯性动作捕捉设备Xsens(MVN Awinda)穿戴情况

数据转换

03

照护行为数据采集

3.1

第一阶段模拟实验

由专业照护培训老师所在的G1组人员对8大项照护操作进行逐一模拟,确定统一的操作步骤和动作要点,并对重点项目做进一步验证。以“轮椅转乘——从床到轮椅”为例,详细描述了操作过程,并统计了各项照护操作占用空间的尺寸数据,最终确定第二阶段的实验项目。

3.2

第二阶段模拟实验

由G2-G6共5组人员对选定的各照护操作项目进行逐一模拟和数据采集,每组人员对每项照护操作进行3次采集,与第一阶段G1组人员的数据合并,形成床边空间照护操作项目的空间基础数据库。

“轮椅转乘——从床到轮椅”6组人员18次模拟的平面及尺寸

04

照护行为数据分析

4.1

数据的综合指标

统计各项照护操作的进深、面宽之平均值和百分位数。以“轮椅转乘——从轮椅到床”为例,其操作占用空间进深、面宽的平均值分别为2031mm、1412mm,50分位数分别为2068mm、1414mm,90分位数分别为2178mm、1529mm。从数据可知,此项照护操作是占用空间最大的项目。

4.2

提取各照护操作项目的“参照数据”

以“与90分位数最接近”为参照标准,在每项照护操作的18次数据中各选出1次作为“参照数据”,其选取能够较好地代表行为动作在多数情形下对空间的需求。

4.3

提取“参照数据”的平面动作形态

用曲线对“叠加模型”的平面进行包裹得到平面形态曲线,直观反映出操作动作占用空间的形态特征。

各项照护操作“参照数据”图纸及尺寸

05

结论

5.1

数据讨论

单个项目平面动作形态分析

各项照护操作的平面动作形态均有独自特征,如“轮椅转乘——从床到轮椅”和“轮椅转乘——从轮椅到床”呈“蚕豆形”,“协助躺下”和“协助起身”呈“三角形”等,与以往轮椅回转的“圆圈”空间不同,应以具体形态为参照设计空间。

多个项目平面动作形态综合分析

对6项照护操作“参照数据”的形态曲线叠加,得到照护操作项目对床边空间的综合需求。使用轮椅时,面宽需求在1.5m左右,床尾处另有0.7m左右的进深需求;不使用轮椅时,面宽需求为1.1m左右。空间设计中可根据是否服务需乘轮椅的老年人做区分处理。

“参照数据”平面动作形态曲线提取及叠加

5.2

应用探索:验证标准图集中的老年人居室

以“参照数据”对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《〈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〉图示》中的17个示例进行比较分析。在“使用轮椅”时,有5个示例无法满足操作需求,主要问题是床尾处空间被固定家具占用或床侧空间不足;在“不使用轮椅”时,有9个示例存在问题,主要问题是床头处空间被固定家具占用或床侧空间不足。由此可见,居室设计需要真正对应到照护操作的实际动作形态,在具体区域预留充足空间。

06

总结

本研究探索了获取三维动态人体行为数据的方法路径,实现了对双人配合行为数据的采集,适应了精细化研究的需求。研究成果可用于对实际设计项目的校准,并开发了用于测试空间布局是否与人员行为冲突的软件插件,希望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和数据库扩充,形成更为详实的参考数据,促进标准图集的改进与涉老建筑空间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。

通过这篇论文的研究,我们看到了适老化设计在养老设施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只有深入了解老年人照护行为的空间需求,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养老设施,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、便捷和安全的生活环境。

如需获取相关设备方案及报价,欢迎致电4006-111-556详询!

参考文献

[1]吴艳珊,程晓青.老年人照护行为人因数据研究与启示[J].世界建筑, 2024(6):47-53.